发表时间:2023-11-23
什么是黄体?卵子从卵泡中破裂,留下一个空的细胞壳。卵子被释放后,这些细胞会经历一次转化,它们会自我收缩,并改变它们分泌的激素。这个塌陷的卵泡就是黄体。
黄体与激素的产生
黄体实际上是一个暂时性的腺体结构。它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,使身体为受孕的可能性做好准备。这些激素有助于建立子宫内膜,为卵子植入形成一个良好的“土壤”环境并帮助维持内膜。
月经周期中的黄体
月经周期主要有两个阶段
卵泡期:卵巢中一定数量的卵泡成熟,直到其中一个卵泡排出卵子。
黄体期:排卵后,身体准备子宫接受受精卵或胚胎。
排卵前,黄体生成素触发卵泡和里面正在发育的卵子加速生长发育。黄体生成素也会触发酶开始分解卵泡的外壁。直至卵子完全成熟,卵泡壁破裂。这就释放了成熟的卵子。
一旦卵子被释放,黄体生成素继续影响前卵泡的细胞结构。排卵前,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和卵泡细胞产生雌激素。排卵后,黄体生成素触发这些细胞转化。它们开始释放激素黄体酮。
黄体酮在黄体期起着重要作用。黄体酮向脑垂体和下丘脑发出信号,减缓促卵泡激素、黄体生成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。这可以防止卵巢中额外的卵泡发育和排卵。
其次,黄体酮准备子宫内膜,或子宫内膜。黄体酮促使子宫内膜分泌蛋白质。这些蛋白质维持子宫内膜并为受精卵创造一个滋养的环境。
此外,黄体酮还向乳房组织发出准备产奶的信号。这就是为什么在排卵后和月经前乳房会有触痛的原因。
黄体与受孕
如果卵子受精,胚胎植入子宫内膜,胚胎形成一个非常早期的胎盘。这个早期胎盘释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存在提示黄体继续分泌黄体酮。黄体酮可以防止子宫内膜被排出,防止进一步排卵。
如果没有怀孕,黄体就会慢慢分解。这发生在排卵后10到12天,或月经开始前2到3天。当黄体分解时,黄体中的细胞停止产生同样多的黄体酮。后期,黄体酮的下降导致子宫内膜破裂,月经就开始了。
如果没有受孕,黄体就开始分解。这会导致触发月经的黄体酮和雌激素的下降。生殖周期又开始了。当黄体不再活跃时,它就变成白色体。
1个联系人发来2条消息